句子图
首页 > 短文故事

重读《孔乙己》

2023-04-09网络小说科幻文学评论科普 来源:句子图

重读《孔乙己》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中国的愚昧和落后让他们这些有识之士痛心不已。他们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落后的,尤其是中国文化,更是吃人的文化。孔乙己这样一个 科举考试失败又无力谋生的读书人,就成了他们眼中旧文化的代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然而,科举制度这个鲁迅先生眼里造成孔乙己穷困潦倒的元凶,真的就那么不堪吗?我们可以从孔乙己身上来推测一下。他没有父母家人,出身多半不高,这样一个底层人物竟然可以识文断字,学会“回字的四种写法”这样的高端文字技巧,在文盲遍地的中世纪欧洲是无法想象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科举制度给孔乙己这样的穷人制造了一丝希望。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一步登天固然是万里无一,但是像《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那样,一旦中举就身价百倍的,实在不少。万一孔乙己如果想范进那样中举,哪怕仅仅是中秀才也行,咸亨酒店里的闲人们谁还胆敢嘲笑他一句?
我们中国从唐朝确立了科举制度以来,就一直有这样一道打破阶层壁垒的缝隙。它是一种完全不依赖血缘关系的人才选拔方案,优秀的就是优秀,即使是农民的儿子也是优秀;不行的就是不行,即使是宰相的儿子也是不行。即使那些新生的科举贵族,也会很快被阶层同化,但至少科举制度就像吊在驴子前头的胡萝卜,激励着一代代范进和孔乙己这样的穷书生,省吃俭用也要学习文化知识。渗透到最底层的文化学习热情,让整个社会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对冲机制,不至于倾覆得那么惨烈
那么有什么拥有这样先进科举制度的中华文明,会在近代被西方文明击沉呢?原因不是出在出科举的形式而是内容上,比如说孔乙己就学了一肚子毫无用处的“子曰诗云”,而对国计民生一窍不通。这个问题容易犯忌就不多说了,总之唯才是举的科举制度实际上是很先进的设计,比西方的血统继承制好太多。鲁迅先生抨击的是旧科举制度不实用、无意义的一面,而不是科举制度本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