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小孩》:晓畅直白的恶人成长记(2)
为什么作者会舍弃了"欺骗"和"隐藏"这推理小说最基本的两大要素,我觉得跟作者要讲的故事有关。整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小小少年的心灵史,朱朝阳从小说开头时候的一个内向、自卑、懦弱的初中生,蜕变成为一个差点骗过所有人的狠毒、冷血、凶残的杀人凶手,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却显得那么顺理成章。不得不说,这是作者写作手法上的胜利——他把所有的要素,包括小主角心理上的变化一点一点掰开揉碎给读者看,让人随着朱朝阳的行动轨迹时而心忧,时而切齿,最后当主角完成自己的一揽子计划时,竟忍不住想要给他鼓掌!
按理说,我是一个三观正常的好人,面对朱朝阳这样一个杀父、杀妹、间接害死自己最好朋友并成功欺骗所有善良无辜人们的准恶魔级人物,至少在心理应该是嫌恶并唾弃的。但是读这本书的几个小时里完全不是这样,我完全带入到了这个小男孩身上,从他一开始的懦弱,被人欺负,到跟两个”坏孩子“的交往,再到并非有意的杀人事件,在对自己父亲彻底失望的那一天,完成自己的变身。冷静的制定计划,把所有知情者一网打尽,甚至让办案警察认为:”一场涉及到九名被害者的特大凶案,他是唯一的幸存者,也是唯一的无辜者。“。
小说的书名叫”坏小孩“,但是从头看到尾,我一点也没感觉到朱朝阳哪里”坏“来,直到看第二遍时不再代入这个角色了,我才感觉到毛骨悚然——朱朝阳计算到了案件的每个细节,甚至连两个小伙伴跟他说过的故事、身上的纹身都被他利用了起来,连严良这样一个足智多谋的角色最后都差点被他骗过去。
之所以会让读者产生这样强烈的代入感,说到底还是因为作者使用了在推理小说中十分特别的叙事手法。可能这种事无巨细平铺直述的叙事手法放到其他小说里并不特别,但是在这样一部推理小说里显得特别合适。
或许有人会问,这样的小说还能算是推理小说吗? 肯定算。无论是朱朝阳的作案手段还是他掩盖自己行为的手法,无论哪一种都是再明显不过的推理小说桥段,只不过,在《坏小孩》一书里,它们没有被隐藏起来而已。
按理说,我是一个三观正常的好人,面对朱朝阳这样一个杀父、杀妹、间接害死自己最好朋友并成功欺骗所有善良无辜人们的准恶魔级人物,至少在心理应该是嫌恶并唾弃的。但是读这本书的几个小时里完全不是这样,我完全带入到了这个小男孩身上,从他一开始的懦弱,被人欺负,到跟两个”坏孩子“的交往,再到并非有意的杀人事件,在对自己父亲彻底失望的那一天,完成自己的变身。冷静的制定计划,把所有知情者一网打尽,甚至让办案警察认为:”一场涉及到九名被害者的特大凶案,他是唯一的幸存者,也是唯一的无辜者。“。
小说的书名叫”坏小孩“,但是从头看到尾,我一点也没感觉到朱朝阳哪里”坏“来,直到看第二遍时不再代入这个角色了,我才感觉到毛骨悚然——朱朝阳计算到了案件的每个细节,甚至连两个小伙伴跟他说过的故事、身上的纹身都被他利用了起来,连严良这样一个足智多谋的角色最后都差点被他骗过去。
之所以会让读者产生这样强烈的代入感,说到底还是因为作者使用了在推理小说中十分特别的叙事手法。可能这种事无巨细平铺直述的叙事手法放到其他小说里并不特别,但是在这样一部推理小说里显得特别合适。
或许有人会问,这样的小说还能算是推理小说吗? 肯定算。无论是朱朝阳的作案手段还是他掩盖自己行为的手法,无论哪一种都是再明显不过的推理小说桥段,只不过,在《坏小孩》一书里,它们没有被隐藏起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