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电影:终于结束了,这漫长的十年(2)
最后,在死前只要求哈利看着他,然后吐了一句话:“你有一双你母亲的眼睛……”
我不晓得未看过 原著的观众是如何想法,是否会觉得这句台词很突兀和肉麻?但是,我却觉得处理得很好,因为 原著中在教授死后是一段对教授童年、青少期至成年的漫长描述,而罗琳并从未让斯内普在哈利面前流露出他对他母亲有特殊感情的想法,一切都只在回忆中交待。而电影则聪明地先让观众心裡有个谱,然后以快速的情节处理斯内普对莉莉(哈利波特母亲)自少至成长的情感,更加插了一幕莉莉被伏地魔杀了后斯内普偷偷去看望,发现莉莉死后抱着她的尸体哭得肠断心裂,使之前一直冷酷又不知所以地对哈利使坏的教授瞬间变得人性和有血有肉。
至于其他人物,乃至三个主角,在这部完结篇裡并没有多亮眼的表现,都只很好地完成他们作为主角应有的表演。不过,这也不能怪罪他们,毕竟在这完结篇裡,“主角”并不是人物,而是故事情节。所以,你会很无奈地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一个一个如走马灯似的,过场而已,可惜但也无可奈何,并惆怅。
所以,在电影还未上映前,《时代杂志》就开了个良方给惆怅的人:看哈利波特同人去!
杂志作了特别报导:〈电影结束了,但哈利波特的故事未完结〉。除了细述何谓同人以及其发展、变化,更列举了四部“哈利波特”迷非读不可的同人小说(由于该杂志目前并未在手,未能在此一一列下这些同人的标题,不过我会稍后补充)──有从马尔福角度写的斯莱特林学院的故事、有哈利波特父母年轻时的爱情浪漫等。
不过,我并未有打算看同人,还是觉得重看系列电影与 原著小说更实在。
十年过去,电影是结束了。但就如《时代杂志》所说的,哈利波特的故事并未结束,也并未就此划上句号,因为,他与他的朋友们以及他们的生活,都已烙印在读者、观众的心中,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也许,再过个十年,电影公司为了赚钱,可能会重拍,但我祈祷这样的情形永远不会出现!
*2011年7月26日发表于“鲜文学网”
我不晓得未看过 原著的观众是如何想法,是否会觉得这句台词很突兀和肉麻?但是,我却觉得处理得很好,因为 原著中在教授死后是一段对教授童年、青少期至成年的漫长描述,而罗琳并从未让斯内普在哈利面前流露出他对他母亲有特殊感情的想法,一切都只在回忆中交待。而电影则聪明地先让观众心裡有个谱,然后以快速的情节处理斯内普对莉莉(哈利波特母亲)自少至成长的情感,更加插了一幕莉莉被伏地魔杀了后斯内普偷偷去看望,发现莉莉死后抱着她的尸体哭得肠断心裂,使之前一直冷酷又不知所以地对哈利使坏的教授瞬间变得人性和有血有肉。
至于其他人物,乃至三个主角,在这部完结篇裡并没有多亮眼的表现,都只很好地完成他们作为主角应有的表演。不过,这也不能怪罪他们,毕竟在这完结篇裡,“主角”并不是人物,而是故事情节。所以,你会很无奈地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一个一个如走马灯似的,过场而已,可惜但也无可奈何,并惆怅。
所以,在电影还未上映前,《时代杂志》就开了个良方给惆怅的人:看哈利波特同人去!
杂志作了特别报导:〈电影结束了,但哈利波特的故事未完结〉。除了细述何谓同人以及其发展、变化,更列举了四部“哈利波特”迷非读不可的同人小说(由于该杂志目前并未在手,未能在此一一列下这些同人的标题,不过我会稍后补充)──有从马尔福角度写的斯莱特林学院的故事、有哈利波特父母年轻时的爱情浪漫等。
不过,我并未有打算看同人,还是觉得重看系列电影与 原著小说更实在。
十年过去,电影是结束了。但就如《时代杂志》所说的,哈利波特的故事并未结束,也并未就此划上句号,因为,他与他的朋友们以及他们的生活,都已烙印在读者、观众的心中,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也许,再过个十年,电影公司为了赚钱,可能会重拍,但我祈祷这样的情形永远不会出现!
*2011年7月26日发表于“鲜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