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吕伯奢,这段公案孰是孰非?(3)
第三种说法就更远了,来自于东晋人孙盛写的《杂记》,时间已经是曹操的一百多年以后。不过孙盛的祖先孙资担任过曹魏的秘书郎,是曹操的身边人,或许有自己家族的内幕消息,所以他的记载也有参考价值。不过对曹操来说,孙盛的记载就更坑了: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也就是说,除了改动了一些细节,增加了陈宫这个“华生”之外,《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几乎就是照搬了《杂记》。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曹操说自己那句名言的时候,是“凄怆”的,他的内心很悲痛,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坏的坏事,但是又原谅了自己,只好安慰自己说:“上帝啊!没别办法了,我的老伙计,辜负别人,总比被人辜负好一点吧!”
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凄怆悲痛的感觉没有了,这句话的含义就变成了曹操的夫子自道,甚至某种得意的炫耀,也难怪陈宫会离他而去,宁愿去跟随吕布这种人。
如果算上根本没写的《三国志》,我们就得到了关于同一个历史故事的四种不同说法。那么到底哪种才是真的?或者说,真的有“历史真实”这种东西吗?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推理,这也是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
也就是说,除了改动了一些细节,增加了陈宫这个“华生”之外,《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几乎就是照搬了《杂记》。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曹操说自己那句名言的时候,是“凄怆”的,他的内心很悲痛,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坏的坏事,但是又原谅了自己,只好安慰自己说:“上帝啊!没别办法了,我的老伙计,辜负别人,总比被人辜负好一点吧!”
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凄怆悲痛的感觉没有了,这句话的含义就变成了曹操的夫子自道,甚至某种得意的炫耀,也难怪陈宫会离他而去,宁愿去跟随吕布这种人。
如果算上根本没写的《三国志》,我们就得到了关于同一个历史故事的四种不同说法。那么到底哪种才是真的?或者说,真的有“历史真实”这种东西吗?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推理,这也是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