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学名从哪里来?(3)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的祖先,在给动植物命名的时候都有一点点随心所欲,并没有一整套完整的规则。很多生物的名字也变得千奇百怪,同一种生物有多个名字或者不同生物共享同一名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说肉豆蔻和草豆蔻,两种香料的名字如此相似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
如果再加上各种语言之间的转译疏漏,名字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比如说美洲地区生活着一种大型猫科动物,英语中称作“ jaguar”,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有的人管它叫“美洲虎”,也有人管它叫“美洲豹”。
事实上这种动物确实长得有点像豹子,但壮硕的体型更接近老虎。那它到底是“虎”还是“豹”呢?都不是!它就是它,jaguar而已。不过你可千万别弄混了,“美洲狮(Puma)”又是另外一种动物,体型比jaguar小得多,也跟狮子完全不一样,看它的别名“美洲金猫”就知道其实它是一种超大型的山猫了。
(我不是虎也不是豹,而是jaguar)
到了十八世纪,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们发现建立一套完整、统一、规范的动植物命名方法已经刻不容缓了,不然的话各国科学家聚在一起谈了半天,却发现聊的根本不是一种生物那得有多尴尬。发明现代生物分类法的是一位叫卡尔·冯·林奈的瑞典人,他创造了一个用拉丁文命名的通用方法,把生物按照亲缘远近分成了门、纲、目、科、属、种,现在所有生物的学名都必须应用这一套体系。如果这种生物原名是其他语言,那至少也要用拉丁语处理一下,让它看上去像是拉丁语的单词,而且还要写成斜体字。
拉丁语是当年横跨亚欧大陆的罗马帝国官方语言,但是在林奈的时代,已经仅仅存在于古代典籍当中了。那为什么林奈还要用这种已经“死去”的语言来作为生物命名的基础呢?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因为欧洲是当时的世界生物学术中心,而欧洲地区或多或少都曾经受到过罗马帝国的影响,对拉丁语并不排斥;另一方面拉丁语的“死亡”,反而是它的优势,因为已经没有人在生活中使用,所以也就不会再出现大的变化,生物的名字也就可以保持稳定下来了。
如果再加上各种语言之间的转译疏漏,名字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比如说美洲地区生活着一种大型猫科动物,英语中称作“ jaguar”,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有的人管它叫“美洲虎”,也有人管它叫“美洲豹”。
事实上这种动物确实长得有点像豹子,但壮硕的体型更接近老虎。那它到底是“虎”还是“豹”呢?都不是!它就是它,jaguar而已。不过你可千万别弄混了,“美洲狮(Puma)”又是另外一种动物,体型比jaguar小得多,也跟狮子完全不一样,看它的别名“美洲金猫”就知道其实它是一种超大型的山猫了。
(我不是虎也不是豹,而是jaguar)
到了十八世纪,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们发现建立一套完整、统一、规范的动植物命名方法已经刻不容缓了,不然的话各国科学家聚在一起谈了半天,却发现聊的根本不是一种生物那得有多尴尬。发明现代生物分类法的是一位叫卡尔·冯·林奈的瑞典人,他创造了一个用拉丁文命名的通用方法,把生物按照亲缘远近分成了门、纲、目、科、属、种,现在所有生物的学名都必须应用这一套体系。如果这种生物原名是其他语言,那至少也要用拉丁语处理一下,让它看上去像是拉丁语的单词,而且还要写成斜体字。
拉丁语是当年横跨亚欧大陆的罗马帝国官方语言,但是在林奈的时代,已经仅仅存在于古代典籍当中了。那为什么林奈还要用这种已经“死去”的语言来作为生物命名的基础呢?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因为欧洲是当时的世界生物学术中心,而欧洲地区或多或少都曾经受到过罗马帝国的影响,对拉丁语并不排斥;另一方面拉丁语的“死亡”,反而是它的优势,因为已经没有人在生活中使用,所以也就不会再出现大的变化,生物的名字也就可以保持稳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