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试论(2)
比如北宋苏轼就曾记载说“途巷中小儿闻刘玄德败,颦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就连小孩子都知道向着刘备,反对曹操——这还是在北宋,到了南宋和元朝,占据中原的变成了残暴的异族,更容易让人代入凄惶落魄的刘皇叔。所以《三国演义》中的“正统观念”不仅仅是一种封建意识,更是元末起义军借用“尊汉”口号来反抗的法宝,所以身为起义军中人的罗贯中倡导“忠义”,恰恰是政治正确的,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
看到没有,董先生非常有技巧地把对方的观点引向了另一个方向,以政治正确对政治正确,这是辩论的高手所为。然而接下来又出问题了,既然你承认了农民起义军是正义一方(当然,也不能不承认),那么《三国演义》一开篇,把黄巾起义称为“贼”,孙曹刘三大主角都是打黄巾起义起家,这又怎么解释呢?
董先生这次以退为进,首先承认说“盗贼”两个字确实用得不对,但是啊,罗贯中的屁股其实并不歪!小说中一开始就说了,造成黄巾起义的原因是当时社会黑暗,统计阶级腐朽,十常侍朋比为奸,仅仅是用词不当而已,还损失我们这边的嘛。退一万步说,一个几百年前的书生,犯点小错也是可以原谅的嘛。
这本书里面充满了类似的辩论环节,董先生用自己出神入化的辩论技巧,把对方的攻讦一一反击了回去,还包括对曹操的评价、对书中“封建迷信”的理解,甚至对“少数民族”的看法等等。我一边读一边心疼老人家,面对一群杠精还必须认真、细致、周全地讲道理,用干货砸人,真是很不容易。
尤其让人难过的是,书中反击的杠精思维,那些仅仅因为一点不足就要把一整本大书打入另册的思路,今天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多了。毕竟现在识字的人比当时要多很多,一言不合就举报,举报之后还能成功的现象也多得是。或许,《<三国演义>试论》这本书还能有再派上用场的一天。
看到没有,董先生非常有技巧地把对方的观点引向了另一个方向,以政治正确对政治正确,这是辩论的高手所为。然而接下来又出问题了,既然你承认了农民起义军是正义一方(当然,也不能不承认),那么《三国演义》一开篇,把黄巾起义称为“贼”,孙曹刘三大主角都是打黄巾起义起家,这又怎么解释呢?
董先生这次以退为进,首先承认说“盗贼”两个字确实用得不对,但是啊,罗贯中的屁股其实并不歪!小说中一开始就说了,造成黄巾起义的原因是当时社会黑暗,统计阶级腐朽,十常侍朋比为奸,仅仅是用词不当而已,还损失我们这边的嘛。退一万步说,一个几百年前的书生,犯点小错也是可以原谅的嘛。
这本书里面充满了类似的辩论环节,董先生用自己出神入化的辩论技巧,把对方的攻讦一一反击了回去,还包括对曹操的评价、对书中“封建迷信”的理解,甚至对“少数民族”的看法等等。我一边读一边心疼老人家,面对一群杠精还必须认真、细致、周全地讲道理,用干货砸人,真是很不容易。
尤其让人难过的是,书中反击的杠精思维,那些仅仅因为一点不足就要把一整本大书打入另册的思路,今天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多了。毕竟现在识字的人比当时要多很多,一言不合就举报,举报之后还能成功的现象也多得是。或许,《<三国演义>试论》这本书还能有再派上用场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