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孙悟空原型的二郎神(2)
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擅在手中,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 「口似血盆,牙如剑戟」对应杂剧的「巨口獠牙」,还neta了佛教经文中常见的「牙如剑树,口似血盆」。 法天象地最后一次出现于第六十一回,孙悟空接过了杂剧二郎的主角位,展现出与二郎相同的姿态,与原本属于二郎的对手牛魔王战斗: 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 「头如泰山,眼如日月」来自《阿含经》里对摩竭大鱼的描述「眼如日月,鼻如泰山」。 2.担山。 担山一词起源于佛经,时常与象身、负石、吐火等词汇搭配使用, 基于现有的材料,可以推定,在一些现已失佚的早期杂剧中,二郎就已经拥有着「担山赶日」的属性,并且与同样来自佛经的典故「折草量天」形成对仗。
现存有两部杂剧继承了这个设定,其一是《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喜来折草量天地,怒后担山赶太阳。 其二是杨景贤的《西游记》,除了直接延续对仗句之外,衍生出了一句「二郎担着五岳追逐金乌(太阳)」的描述: 不周山破戮天吴,曾把共工试太阿。谁数有穷能射日?某高担五岳逐金乌。小圣灌口二郎神是也,奉观世音法旨,救唐僧走一遭。 …… 闷来时担山赶日,闲来时接草量天。 在杂剧之后、百回本小说之前的西游故事中,担山赶日不再是只出现于二郎口头的自夸,变成了具体的故事情节,山的数量也被确定为了两座,之后,最晚在公元十六世纪后叶,西游故事产生了分化,一支以二郎为主角,西游变成了只是用来阐述丹道的附属故事,另一支以孙悟空为主角,丹道知识只是相对少量地掺杂在了故事里——担山赶日也因此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以二郎为主角的故事,现存的代表作是《二郎宝卷》,主线剧情是吸收自在后来的故事里被编排成他的外甥的沉香太子的劈山救母,二郎的母亲被刚闹完天宫的孙悟空随手镇压在了太行山下边,他来到斗牛宫,向西王母询问到了救出母亲的方式,要担上两座山前往太行山,手持钢斧将它劈开:
二郎望前行,来至斗牛宫。问着西王母,我娘那边存。 王母开言叫二郎,你娘压在太行山, 母子若得重相见,山要不崩难见娘。 我今赐你八妆宝,五盘四贵按阴阳。 你今要见无生母,两座名山你要担; 明月清风常作伴,那是爷来那是娘。 二郎担山赶着太阳,要见亲娘,两座名山昼夜常担,手拿钢斧要劈昆山,七孔山上,叫声母亲娘。 不过……emmmmm,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担上两座山才能去救母。这里将赶日写作赶着太阳,似乎只是用来形容二郎的心态之急迫。 以猴子为主角的故事,自然就是百回本的《西游记》了,担山赶日的情节从二郎转移给了他,「赶日」变成了「赶师父」。在第三十三回,银角先后搬来须弥、峨眉、泰山三座大山压住猴子,象征佛教与道教的前两座山一左一右压在他身上时一点用都没有,仍然可以健步如飞地赶路——虽然体力消耗很大,直到象征皇权的泰山压了上来才走不了路,憋的脸上充血通红。
现存有两部杂剧继承了这个设定,其一是《二郎神醉射锁魔镜》: 喜来折草量天地,怒后担山赶太阳。 其二是杨景贤的《西游记》,除了直接延续对仗句之外,衍生出了一句「二郎担着五岳追逐金乌(太阳)」的描述: 不周山破戮天吴,曾把共工试太阿。谁数有穷能射日?某高担五岳逐金乌。小圣灌口二郎神是也,奉观世音法旨,救唐僧走一遭。 …… 闷来时担山赶日,闲来时接草量天。 在杂剧之后、百回本小说之前的西游故事中,担山赶日不再是只出现于二郎口头的自夸,变成了具体的故事情节,山的数量也被确定为了两座,之后,最晚在公元十六世纪后叶,西游故事产生了分化,一支以二郎为主角,西游变成了只是用来阐述丹道的附属故事,另一支以孙悟空为主角,丹道知识只是相对少量地掺杂在了故事里——担山赶日也因此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以二郎为主角的故事,现存的代表作是《二郎宝卷》,主线剧情是吸收自在后来的故事里被编排成他的外甥的沉香太子的劈山救母,二郎的母亲被刚闹完天宫的孙悟空随手镇压在了太行山下边,他来到斗牛宫,向西王母询问到了救出母亲的方式,要担上两座山前往太行山,手持钢斧将它劈开:
二郎望前行,来至斗牛宫。问着西王母,我娘那边存。 王母开言叫二郎,你娘压在太行山, 母子若得重相见,山要不崩难见娘。 我今赐你八妆宝,五盘四贵按阴阳。 你今要见无生母,两座名山你要担; 明月清风常作伴,那是爷来那是娘。 二郎担山赶着太阳,要见亲娘,两座名山昼夜常担,手拿钢斧要劈昆山,七孔山上,叫声母亲娘。 不过……emmmmm,很难理解为什么要担上两座山才能去救母。这里将赶日写作赶着太阳,似乎只是用来形容二郎的心态之急迫。 以猴子为主角的故事,自然就是百回本的《西游记》了,担山赶日的情节从二郎转移给了他,「赶日」变成了「赶师父」。在第三十三回,银角先后搬来须弥、峨眉、泰山三座大山压住猴子,象征佛教与道教的前两座山一左一右压在他身上时一点用都没有,仍然可以健步如飞地赶路——虽然体力消耗很大,直到象征皇权的泰山压了上来才走不了路,憋的脸上充血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