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来袭!《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明天在京东预售(3)
这就是我们今天“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学到了古人对动植物的称谓,才能更易于跟古人的心灵对话。我们把“蒹葭苍苍”悄悄替换成“芦苇青青”,就更能看懂古人所写的深秋美景;我们把“采葑采菲”替换成“采摘萝卜”,也更容易读懂那位农妇心中的悲愤。
这种古今替换倒也不难,更坑人的是,一些《诗经》中的词,在我们今天,完全变成了另一种含义。比如前面文章中提到的“晨风”就是一种鸟的名字,我们看了三国时期的《毛诗鸟兽虫鱼草木疏》,才能知道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并且对《晨风》这首古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其中利用到的工具,除了古代文学达人们做的各种注释,居然还有现代动物学分类知识。从我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典籍中,找到那些我们熟知并不熟知的动植物,用科学方式讲述它们的生活习性,同时再看看古代人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有哪些脑洞,这种科学和文学、历史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独特的求知与文化魅力。
在我国古代,除了写《毛诗鸟兽虫鱼草木疏》的陆玑、写《博物志》的张华、写《植物名实图考》的吴其濬之外,还有更多热爱大自然,热爱动植物的文化名人。从他们的文字记载和实地探查中,找寻到好玩的动植物解读方式,促使我写成了这本《不正经的博物志》。在书中,你可以读到很多跟动植物有关的古代故事,我自己感觉,还是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