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图
首页 > 短文故事

鲸豚类动物的文化史(2)

2023-04-09网络小说科幻文学评论科普 来源:句子图
其中最有趣的要数虎鲸,这种看起来圆鼓鼓、胖乎乎的鲸鱼可以长到10米多长,却属于海豚科,算是一种巨型海豚。 我国古代人最熟悉的鲸鱼可能是座头鲸,因为它们经常会在东海、黄海、南海等浅水区域出没,带给渔民们一场“惊喜”。虽然座头鲸比蓝鲸的个子稍微矮小一点,最长可以达到15米,却长着一对超级长的鳍,可以推动笨重的身体在大海里灵活游动,所以又被称为“大翅鲸”。岸边的目击者远远看去,有可能会把挥舞着长鳍跃出水面的座头鲸当成是巨大的飞鸟,于是就《庄子·逍遥游》中又说“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认为鲲这种海里的大鱼会变化成一种叫“鹏”的大鸟。 可以肯定的是,早在西晋之前,古人就对鲸鱼进行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三国时代的《魏武四时食制》中说,海里面有一种像山一样巨大的鲸鱼,搁浅在海岸上的时候,流出的油脂可以流出九顷地,须子有一张多长。
而紧随其后的西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则说到,鲸这种大鱼可以“鼓浪成雷,喷沫成雨”,意思是说,鲸鱼激起的巨浪像是雷声一样响亮,呼吸时喷出的水花就像是下雨一样。如果不是近距离观察过鲸鱼呼吸的场景,绝对写不了这么生动细腻。 二、古人与鲸鱼的渊源 鲸鱼对于秦汉时代的人并不陌生,并且还深受帝王们的喜爱。传说秦始皇就曾经命人雕刻了一条石鲸,可惜现在早已经遗失了。到了汉武帝时期,又派工匠雕刻了两条,分别放置于昆明池和太液池边。其中一条流传了两千多年,现在我们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的观景池中还能看到。 东汉文学家班固在《三都赋》中写了一句“发鲸鱼,铿华钟”,这里的“鲸鱼”,其实是指一种鲸鱼形状的钟杵,用来撞钟发出声响。为什么古人要把钟杵做成萌萌哒鲸鱼呢?可能来源于一种古老的传说:海洋中有一种叫“蒲牢”的怪兽,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害怕比它更大、更强壮的鲸鱼。

鲸豚类动物的文化史


每当遇到鲸鱼袭击的时候,蒲牢就会发出惊天动地的叫声。迷信的古人为了让钟声更加响亮,喜欢在钟上画上一只蒲牢,鲸鱼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钟杵的形象代言。 唐宋时期流行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料,传说是龙在睡觉的时候流下的涎水凝结而成的,所以叫“龙涎香”。传说这种香料出产于极西之地的大食国西海上,有一条巨龙蟠在巨大的石头上,口中吐出的涎水在海面上漂浮不散。经过阳光暴晒之后,就会凝结成一种异香扑鼻的香料。把它和众多香料和在一起焚烧,就能使烟气聚拢成一缕,不会散开成片。 不过,对龙涎香趋之若鹜的古代皇室贵族们恐怕并不知道,这种奇特的香料其实跟传说中的龙没有任何关系。它来自于海洋不假,真实身份却是一种巨大的海洋生物——抹香鲸的排泄物。抹香鲸是海洋中最为凶猛的猎手,喜欢仗着锋利的牙齿捕杀大王乌贼等大型怪兽。不过它们的消化系统却并不十分靠谱,经常会有消化不掉的食物在胃里面沉积,它们就会分泌一种特殊的蜡质物把它们包裹起来,慢慢就形成了大块的龙涎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