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陶车、北斗、神拳、玉皇——鸿钧信仰的三起二落、夹缝求生(上)(2)
首个将大钧写作洪钧的人,是西晋的文学家张华,他在《答何劭诗三首·其二》的开头写到:
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
「陶」的「名作动」用法鲜明地体现出了将万物视作陶器的观念。而大块一词,典出《庄子·大宗师》,指的是承载着人们的身体、让他们度过从出生到衰老死亡的一生的大地: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大钧、大块都是世界的代称,张华为了对仗而不重复用字,将大钧的大用同义字「洪」代替,这个写法自此就流行了开来。因为鸿是洪的通假字(鸿运当头的鸿),所以也能写做鸿钧。
这个词汇在后来衍生出了「气转洪钧」、「气运洪钧」一类的术语,将「气」视作类似于亚伯拉罕诸教之雅赫维、婆罗门教之梵的第一因,是让「洪钧」这座象征着世界本身的巨轮得以永续旋转的原动力。
《封神演义》的鸿钧显然是源自这一理论,在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鸿钧道人登场时作的偈语的最后一句「一气化鸿钧」,便是化用了「一气转洪钧」之语。
……也就是说呢,你可以将鸿钧理解成一个大轮子成精了(错乱)也可以说鸿钧道人就是世界意识的化身(斗兽小鬼狂喜)
《封神演义》可以说是鸿钧这个抽象的概念被赋予人格化的开端,迈向了成神之路的第一步,然而它接下来的旅程,却是非常的曲折起伏。
尽管鸿钧成功地搭上了《封神演义》这趟对民间宗教影响颇深的便车,但后来的神魔小说创作者基本上都对这个突然空降的道祖之师不怎么感冒,相比起这种凭空生造的人物,他们更愿意选择让太上老君、轩辕黄帝、黎山老母这些有着坚实信仰基础的人物担任书中最高级别的角色,甚至那本从小说体裁改编为鼓词的车王府曲本《封神榜》将鸿钧的戏份给删了,只在第101章稍微提了一嘴三清之师,还被改名成了鸿蒙,这也就罢了,它甚至还没把戏份删干净,万仙阵的剧情突兀地把那首鸿钧给徒弟磕丹时念的那首诗留了下来……其他的,就只有在世界观方面前承封神、后启西游的同人小说,约产生于嘉庆初年的《六部春秋》,才在现今仅存的两本之一的《锋剑春秋》里,借五小尊者之口稍微提及了一下鸿钧的存在:
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
「陶」的「名作动」用法鲜明地体现出了将万物视作陶器的观念。而大块一词,典出《庄子·大宗师》,指的是承载着人们的身体、让他们度过从出生到衰老死亡的一生的大地: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大钧、大块都是世界的代称,张华为了对仗而不重复用字,将大钧的大用同义字「洪」代替,这个写法自此就流行了开来。因为鸿是洪的通假字(鸿运当头的鸿),所以也能写做鸿钧。
这个词汇在后来衍生出了「气转洪钧」、「气运洪钧」一类的术语,将「气」视作类似于亚伯拉罕诸教之雅赫维、婆罗门教之梵的第一因,是让「洪钧」这座象征着世界本身的巨轮得以永续旋转的原动力。
《封神演义》的鸿钧显然是源自这一理论,在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鸿钧道人登场时作的偈语的最后一句「一气化鸿钧」,便是化用了「一气转洪钧」之语。
……也就是说呢,你可以将鸿钧理解成一个大轮子成精了(错乱)也可以说鸿钧道人就是世界意识的化身(斗兽小鬼狂喜)
《封神演义》可以说是鸿钧这个抽象的概念被赋予人格化的开端,迈向了成神之路的第一步,然而它接下来的旅程,却是非常的曲折起伏。
尽管鸿钧成功地搭上了《封神演义》这趟对民间宗教影响颇深的便车,但后来的神魔小说创作者基本上都对这个突然空降的道祖之师不怎么感冒,相比起这种凭空生造的人物,他们更愿意选择让太上老君、轩辕黄帝、黎山老母这些有着坚实信仰基础的人物担任书中最高级别的角色,甚至那本从小说体裁改编为鼓词的车王府曲本《封神榜》将鸿钧的戏份给删了,只在第101章稍微提了一嘴三清之师,还被改名成了鸿蒙,这也就罢了,它甚至还没把戏份删干净,万仙阵的剧情突兀地把那首鸿钧给徒弟磕丹时念的那首诗留了下来……其他的,就只有在世界观方面前承封神、后启西游的同人小说,约产生于嘉庆初年的《六部春秋》,才在现今仅存的两本之一的《锋剑春秋》里,借五小尊者之口稍微提及了一下鸿钧的存在: